北京通州區萊茵灣一期價值900萬的別墅因在交易時發現是「科研樓」而起糾紛。(取材自新京報) 分享 facebook 中國買房糾紛頻起,北京商人王鑫,3月23日網簽通州區萊茵灣一期一獨棟別墅時,發現不動產權證土地用途為「科研樓」。據規定,科研用地不可用於住宅居住使用。他一氣之下,近日與賣方解除買賣合同。業內人士指出,科研用地建住宅往往成為監管「灰色地帶」,該起事件「中介是違規操作」,類似情形更時有所聞。新京報報導,王鑫今年2月初,經鏈家順義馨港莊園店的中介人員介紹,選中萊茵灣一期的一套售價900萬的獨棟別墅,與房主李方簽訂了買賣合同並支付10萬定金。但李方提供的別墅不動產權證中,土地用途一欄是空白,這讓王鑫心懷疑慮。王鑫稱,直到3月23日辦理網簽時,看到李方新換的不動產權證,他才注意到房屋土地性質為「科研樓」。經過查閱發現,此類科研用地屬於政府公用地。他查閱《土地管理法》發現,科研用地不可用於住宅。房主李方表示,他是在四年前從開發商手裡買的房子,「當初就看到這個房子價格便宜,作為投資考慮就買了,也不太懂土地性質具體有什麼影響,所以並未注意將來轉讓的風險等問題」。負責銷售該棟別墅的鏈家經紀人則辯稱,業主的老房本上土地用途那一欄空白,因此並不知情房屋的土地性質。而且從2013年至今,萊茵灣一期成交過戶的房子已有20餘戶,均以商住兩用房來進行買賣。4月6日下午,王鑫與李方經協商,簽訂解除合同協議撤銷該棟別墅網簽,中介和業主承諾將之前已支付的定金和中介費用還給王鑫。據報導,類似科研用地「變身」成住宅銷售的違規行為,在北京市時有發生。早在2013年7月,北京市國土局就曾公布,查出了9宗科研項目用地涉嫌未經批准擅自改變用途或違規銷售行為。「科研用地在實際操作中,均是參照商業用地管理,交易時相關部門查看證照齊全後,基本都會給網簽和過戶」,多位房產銷售人員透露,北京市沒有細化規定科研用地如何管理和使用,也無法審核拿到房子的人是否用於科研項目,所以可看做監管的空白和「灰色地帶」。律師韓驍指出,該次交易進行的買賣用於個人居住使用,違背法律的規定,合同將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。在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時,買方的權益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。此外,房產中介在買方簽訂合同前,沒有明確真實地告知當事人房屋性質,涉嫌存在欺詐行為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,「嚴格界定的話,中介是違規操作」。

B8305BAB13DBF64F
arrow
arrow

    adamh44073b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